湖湘文訊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是:湖南作家網(wǎng)>新聞資訊>湖湘文訊

“精神永在,致敬袁老”系列評②丨我們粉過的袁院士,永遠年輕

來源:新湖南客戶端.湘江評論 楊興東   時間 : 2021-05-22

 

分享到:

  告別總在猝不及防時??傇陔s交水稻領域不斷攀登的“90后”袁隆平院士,在這個初夏與我們長久告別了。我們從此失去了睿智、開朗、風趣、幽默的袁爺爺,內(nèi)心無比惋惜。

  作為“雜交水稻之父”,袁隆平用“一粒種子”幫助中國人告別了饑餓,回答了世界“誰來養(yǎng)活中國”的疑問。作為杰出的科學家,他是當代青年榜樣。猶記得,2019年9月,他出席湖南農(nóng)大秋季開學典禮,學生們歡呼尖叫,上演“大型追星現(xiàn)場”。“增粉”的,正是他身上那種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的科學家精神。

  科學無國界,科學家有祖國。對袁隆平來說,科學家精神首先就是對國家、人民的熱愛。1953年,袁隆平剛剛分配到湖南安江農(nóng)校不久,就許下宏愿“愿天下人都有飽飯吃”。“俠之大者,為國為民。”袁隆平正是懷著一份為國為民的赤子之心,才取得了奉獻自我、造福國家、民族、人民的成就。

  科學家精神,是對自我的不斷超越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樹立敢于創(chuàng)造的雄心壯志,敢于提出新理論、開辟新領域、探索新路徑,在獨創(chuàng)獨有上下功夫。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創(chuàng)成果,為不斷豐富和發(fā)展科學體系做出貢獻。”袁隆平院士正是這樣的楷模。“我?guī)а芯可幸粋€要求,你下不下田?你不下田我就不帶”“只有下田才最快樂”。過89歲生日那天,院士來到田間地頭去察看自己最心愛的水稻;被授予“共和國勛章”的那天,老人忙碌的身影出現(xiàn)在三亞的田間地頭。

  “山外青山樓外樓,自然探秘永無休,成功易使人陶醉,莫把百尺當盡頭。”這是掛在袁隆平院士家中的一首自作詩。今天的中國,正越來越接近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,但越是登頂越需付出艱辛的努力。關鍵核心技術買不來、討不來,但讓人欣慰的是,更多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正在朝著袁隆平的科學精神出發(fā)——登陸火星“天問一號”研發(fā)隊伍平均年齡35歲!撫今追昔,1953年時的袁隆平,不正是如此:不計較一時的得與失,把追尋科學,作為畢生的追求。這一追,便追成了永恒。

  巨匠已逝,風范永存。我們粉過的袁隆平,永遠年輕。
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 | 版權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